2012年3月22日 星期四

零檢出不是零濃度 - 何國榮教授 (轉載2012.03.22聯合新聞網)

零檢出不是零濃度【聯合報╱何國榮/台大化學系教授、中華民國環境分析學會理事長】2012.03.22 01:50 am

        近日因為瘦肉精問題,而出現了零檢出這一名詞。零檢出沒有明確的定義,但希望它不會被解釋為,某一牛肉的瘦肉精含量為零,也期盼它不會因立法而成為一個法律用語,因為學理上零是不太可能被證實的。

        近年食品安全事件較以往多,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分析技術快速進展。和傳統儀器相較,先進儀器的敏感度大約提升了千倍,達到了十億分之一(一ppb)層級。因此以往沒有問題的許多食品,反而被檢驗出含有一些有害物質。
        十億分之一,應可視為相當低的濃度。我們若將一顆止痛藥普拿疼放入台灣大學的溫水游泳池(廿五公尺長,十七點五公尺寬,一點三公尺深),它溶解後的濃度即大約為一ppb。十億分之一雖是一很低的濃度,但它不是零濃度。若未來科學檢驗能力再提升一千倍,達到了一ppt的層級。屆時會有更多食品被檢出含有微量的有害物質,但一ppt仍然不是零,它只是比一ppb更靠近零。